當前,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
發布時間:
2023-03-29 17:54
來源:
1、開啟機器人競速模式
2015年我國進入人工智能元年,自此以后,BAT等互聯網公司紛紛踏足機器人領域。截至目前,BAT已相繼建立與機器人基礎科學和技術有關的研發機構。
2016年,騰訊成立AI Lab,肩負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應用探索。目前,騰訊AI Lab擁有70多位科學家和300多位應用工程師,研發成果已應用在微信、QQ及天天快報等上百個產品。而此次機器人實驗室“Robotics X”的誕生,則意味著騰訊要在人工智能領域開辟一塊新的戰場。
2017年10月,阿里巴巴宣布成立“達摩院”,來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。據悉,達摩院將包括亞洲達摩院、美洲達摩院、歐洲達摩院,并在北京、杭州、新加坡、以色列、圣馬特奧、貝爾維尤、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。
就在2018年1月份,百度研究院宣布設立“商業智能實驗室”和“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”,同時,三位世界級人工智能領域科學家Kenneth Ward Church、浣軍、熊輝也加盟百度研究院。目前,百度研究院擁有超過2000名科學家及工程師,并建立起包括七位世界級科學家、五大實驗室的陣容。

2市場高速增長 發展潛力巨大
當前,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,2017年市場規模約62.8億美元,2012-2017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8%。

其中,工業機器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,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,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顯著擴展,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,創新型企業大量涌現,部分技術已可形成規?;a品,并在某些領域具有明顯優勢。
2017年,工業機器人是機器人市場主要產品,所占整體比重高達67.2%,市場規模為42.2億美元。此外,得益于互聯網巨頭對機器人在服務場景應用的投入,服務機器人所占比重也超過20%,市場規模達到13.2億美元。

3工業機器人
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較快,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,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。2016年,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持高速增長,銷量同比增長31.3%。按照應用類型分,目前國內市場的搬運上下料機器人占比最高,達到61%;其次是裝配機器人,占比15%,高于焊接機器人占比6個百分點。
當前,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,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,據估算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首次超過11萬臺,市場規模達到42.2億美元。


在需求端,未來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,人口紅利逐漸消失,生產方式向柔性、智能、精細轉變,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,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。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18-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》預測,到2023年,國內市場規模將翻一番,進一步擴大到接近80億美元。

另外,在供給端,根據三部委發布的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到2020年,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,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。工業機器人速度、載荷、精度、自重比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,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達到8萬小時。
4服務機器人
我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快速擴大,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中頗具亮點的領域。2016年,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0.3億美元;據估算2017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3.2億美元,同比增長約28%,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。
其中,我國家用服務機器人、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5.3億美元、4.1億美元和3.8億美元,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相對領先。

截至2017年底,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.41億人,占總人口的17.3%。老齡化社會服務、醫療康復、救災救援、公共安全、教育娛樂、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。
根據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到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00億元,在助老助殘、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。因此,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18-2023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預測,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6億美元。

5特種機器人
當前,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,各種類型不斷出現,在應對地震、洪澇和極端天氣,以及礦難、火災、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,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突出的需求。
2016年,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.3億美元,增速達到16.7%,略高于全球特種機器人增速。其中,軍事應用機器人、極限作業機器人和應急救援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4.8億美元、1.1億美元和0.4億美元,其中極限作業機器人是增速最快的領域。

2017年,據估算,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為7.4億美元。隨著我國企業對安全生產意識的進一步提升,將逐步使用特種機器人替代人在高危場所和復雜環境中進行作業。到2023年,特種機器人的國內市場需求有望達到18.7億美元。

相關新聞
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,一位位工人干勁十足,一個個項目追趕進度……濃濃年味未散,長沙各大產業園區里,機器聲與人聲交織出新春奮斗的序曲,處處透露著企業新年奮起搶生產、抓訂單的信心和決心。
電機訂單排到了4月底!長利電氣生產火力全開,全員進入“加班模式”
“這段時間訂單量大,年前我們還有幾十臺電機要交付,工人都在爭分奪秒趕生產?!遍L沙長利電氣有限公司(簡稱“長利電氣”)生產主管毛強介紹,2024年以來,公司電機訂單量一路“狂飆”,始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。
“信用進園區 共話天心誠”長沙天心經開區首度直播“探店”進企業
2024年12月20日上午10:30,長沙天心經開區攜手長利電氣,以“信用進園區,共話天心誠”為主題,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百行誠信面對面”網絡直播訪談,實地深入走訪企業生產車間,暢談“天心誠”背后的故事。
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19日訊(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周天直)加強信用建設,推動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,對優化營商環境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、防范市場風險具有重要意義。8月19日,長沙市舉辦以“信耀星城,共贏未來”為主題的市場主體信用評價AAA級企業頒獎盛典,既展示了長沙市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成果,又激勵了信用卓越企業。
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1日訊(全媒體記者 匡小娟)小到照相機的自動聚焦、醫療手術器械的精密控制,大到驅動輪船螺旋槳、冶金行業破碎機等大型設備……電機其實充斥著生活的各個角落,在市民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地方,持續為機器提供動力。10日,記者前往位于天心經開區的長沙長利電氣有限公司(簡稱“長利電氣”),探一探這家從事中大型電機生產的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里藏著的動力秘密。